根据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制订的计划,在2010年12月1日之前,俄罗斯军区数量将由6个缩减至4个,并在军区合并基础上成立战略战役司令部,作为执行战役任务时的主要筹划机关,从而完成俄军战略战役指挥层面的改革。 这次俄罗斯武装力量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这是与俄罗斯军队发展具有深层次原因的。 指挥体制从“军区”到“战区” 俄罗斯武装力量基本上沿袭了苏联时期的领导体制。苏联在解体前,共辖有13个军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根据其军事战略的调整,重新区分战略任务,把13个军区缩减为8个。 而随着新军事学说的提出和军事改革的实施,俄罗斯又把军区从8个缩减为6个,分别是莫斯科、列宁格勒、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西伯利亚、远东。俄罗斯正试图走一条类似美国军事体制的“联合司令部”之路。 苏联的军区制度在受到军事威胁或遭受侵略时会使用“战区”概念。但是他们无论是在范围的划定,还是在各种力量的构成上,军区和战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军区是和平时期陆军区域性战役战略军团。战时大部分军区将改编成方面军。军区司令对军区编成内的兵种、专业和勤务兵团和部队,通过相应的兵种、专业和勤务首长实施指挥。军区对于隶属本军区的防空军和空军也拥有行政管理权和作战指挥权。军区拥有平时对军事力量的建设与管理职能, 战区拥有战时对一个战略方向的战略性军事行动组织实施的职能。由于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旦开始战争,由军区转入战区仍然十分复杂,以至于在最紧张、最困难的时期,战区本身却处于幼稚状态。俄罗斯的做法是,平时就使军区尽可能与战区一致,尽量减少与战区的差别,当需要转入战区时,只需要临时做出一些决定就可实现转换。 从1997年开始,俄罗斯在建立联合作战体制方面进行了数次局部性的尝试,然而都以失败告终。 2008年8月8日上午9点,俄格战争爆发。经过5天激战,俄军大败格鲁吉亚军队,但是这场战争却也暴露出俄罗斯军队的许多弱点,包括反应速度慢、装备老化、侦察系统不利等。 因此,俄罗斯痛下决心,决定对军区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战略方向上的战役战略司令部。通过更新装备和精简人员机构,计划将陆军总兵力缩减到27万人。根据需要执行的任务,建立各种司令部,如特种司令部、联合司令部、地区司令部等,统一指挥辖区内的空军、海军、步兵、空降兵等各兵种部队。
|
评论